42天快速增肌
时间:2006-11-28 02:00 标签: 来源: 本站原创 查看: 1016次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管理的陷阱

  一旦走上领导岗位,权力势能往往使得管理者不小心掉入自我满足的漩涡中,从而影响领导或经营能力,最终对组织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。权力是柄双刃剑,运用得好对组织受用无穷;倘错误用权,则极易导引组织进入一个不和谐的状态运营。管理者容易跌入的陷阱大致可归为如下几类。

  地位甚于结果。有时候,人们会很容易满足于现状,而不着眼于将来。做领导时间长了,往往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一些优越感来。无论是面对属下一片歌舞升平,或是附随的阿谀奉承,作为管理者,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。要做到看淡名利,实在很难。但至少要求领导在处理事情时,要考虑到面子或地位问题可能会是组织获益的削减变量。预料到可能会错,而碍于面子“偏向虎山行”,往往是许多领导“不得已而为之”的做法。最终受损的,却是包括其自身利益在内的整个集体。

  破解方法:求诸目标管理法,强化目标的重要性。要减少对事件本身后果的注意,而代之以客观实在的指标描述。身为管理者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业务目标,一旦具体、准确的目标或任务能被清晰地理解与执行,主观或表面上的理由只会显得苍白与无力。这样身处高位的领导就不会寻觅理由来搪塞自己和别人。组织内就会被灌输进实干、客观的工作作风。不耻下问、平易近人即顺其自然地成为领导亲和力强的众口之辞。如此沟通,工作自然容易展开。

  关系网甚于责任感。在许多组织部门里,特别是一些小公司里,员工多为领导的“情谊之交”。这些员工是领导在组织内交往的首要渠道—“只有雇佣自己喜欢与信任的人,组织的控制才不会失偏!”这种被恪守多年的管理哲学的确需要一次崭新的革命,只有雇佣认真、负责的人,组织才会在既定轨道上航行。

  破解方法:管理者必须认识到组织管理体制上的欠缺,不拘一格选人才。修订中的《公司法》拟引入独立董事,即是避免大股东或公司的实际控制者编织绵密的个人关系网,以掌控公司从而对组织整体(尤其是中小股东)有不利影响。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,只有敢于说“不”,才会让缺陷的事物完美,让完美的事物更完美!引入专业人士,以职业标准来约束,才是符合市场规律并经得起市场大潮的冲击的明智选择。不要急于发展自己的关系网络,要着眼于公司责任体系的构建,使管理者不要太依赖于超工作的友情。这对公司和个人来讲都是有益的。

  研究甚于决策。分析型的管理者每次做一个选择时,常常会说:“看看还有其他的调查结果没有。”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,这样往往丧失了宝贵的决策机会而致追悔莫及。缜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固不可少,但果断及时的决策更不可缺!风险投资自身的属性就使得许多谨小慎微者要么小富即安,要么步步受制于市场与竞争对手。这也是时下要求MBA不仅要有智商、情商,还要有胆商(即胆魄)的原因所在。

  破解方法:管理者总是陷于观望、研究之中的最大原因,就是先期规划不周与时间观念淡泊。要使自己不犯这个错误,在制订周密计划的同时,一定要给定每一步明确的最后时间界限,并且将此传承至组织的中下层,以强迫自己在最后期限前作出决定。否则,优柔寡断,犹豫不决,只会拖了组织的后腿!

  求同甚于求异。人们多喜好安逸、和平而排斥冲突,领导也多如此。殊不知没有了“异己”,缺少了适度的冲突,组织就将趋于平庸。有的公司在讨论议案时,如果一致通过则此议案被视为未获通过。原因就在于它的缺点仍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。为避免日后的捉襟见肘,必须鼓励负面观点的提出,以最大程度地完善既有方案。

  有许多领导不喜欢看到手下的人为某件事争执,其实没有恶意的争执对产生建设性的结果非常重要。如果要职员像关心自己的家庭一样来关心公司,管理者 就要允许他们有争议。适度冲突对公司的发展就犹如鲇鱼效应一样,能使公司保持一种活力,不断取得进步。

  破解方法:现在要说哪个人思想不解放,谁都不会承认,但遇到排斥、冲突发生的时候,就又会犹豫、担心从而想办法压制、规避。要求得组织的精益求精,必须真正解放思想、求同存异,甚至求同寻异!全方位地论证,正、反面地辩驳,在丰富参与人员思想的同时,肯定能带给组织更为稳健的经营作风与从容不迫的应对方略。

  掩饰甚于真实。有些管理者经常会认为,如果员工胜于自己,那自己就会失去拥戴。于是刻意的掩饰往往成为尴尬的遮羞布。其实,人无完人,要在每一方面都凌驾于员工之上,是绝无可能的。调查显示,绝大多数公司最成功的领导之所以受人拥戴,原因就是人们曾看到过他最虚弱的时刻。真实与虚伪的较量,人们无疑会选择前者。

  破解方法:管理者要展示以真诚,即便是弱项,也不要羞于示人。要敢于参加不擅长的活动,在那些场合,领导可能不再是专家或权威人士,但这丝毫不会减少下属信任感。此外,管理者还要有意识地多参加一些自己不是主角的聚会或组织,这一方面会增进与各层次员工的沟通,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下属全面地认识、了解和理解他们的上司。